大地文心广西行在三娘湾,看见发展与保护的更多可能
如果只是想要看海,大地文心广西行在三娘湾,看见发展与保护的更多可能人们可以有很多种选择。但如果想邂逅“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那广西三娘湾这片海域,将是最好的选择。
6月3日,“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采风团走进钦州三娘湾,调研中华白海豚的保护情况,聆听一代代“护豚”人的热爱与付出。在钦州,为保护中华白海豚,当地正在探索实现北部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道路。
守护人类的朋友,海上的精灵
三娘湾,位于北部湾顶端,距离广西钦州市区大约40千米。这里的渔民,家门前就是大海,咸湿的海风每日都能带来大海的气息。渔民在这里安居乐业,中华白海豚也在这里繁衍生息。
而这都离不开三娘湾海域富饶的渔业资源。“三娘湾浅海—河口生态系统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着这个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这里是白海豚的自然庇护所,也是北部湾甚至整个南海生物的繁衍场和育幼场。”北京潘文石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兼研究员赵一向采风团介绍道。
广西钦州三娘湾,是我国海域范围内能见到中华白海豚数量较多的地方之一。作为我国独有的物种,中华白海豚有着重要的生物价值。“中华白海豚是这片海域的旗舰物种,它的存在代表着这片海域的生态系统是稳定健康的。如果有一天,我们在这片海域再也看不到它,也就证明这片海域的生命之链有一环中断了,人类也将面临危机。”赵一说道。
在三娘湾的中华白海豚科普馆,展示墙上的一段话引起了采风团的关注:每一个物种都有一段漫长的演化历史。人类永远不可能让著名的渡渡鸟重现于地球,除非乾坤倒转,宇宙重来。
细细品味,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蓝直言收获很大:“我对中华白海豚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都很了不起。”
万物有灵,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在三娘湾有了更生动的诠释。“保护野生动物,真正应该保护的是它们身上的野性和赖以生存的那片荒野,保护它们的栖息地。”赵一介绍:“我们希望白海豚可以健康快乐地生活在这片海域,与人类共享这片生态系统。”
共存才有生机,才有未来
从2004年开始在三娘湾开展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北京潘文石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保护团队已经在三娘湾驻扎了20年。
20年来坚持出海监测、拍照、记录,保护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中华白海豚。“我感受到他们对保护事业的热爱与投入。”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冯杰说道:“这种坚守和付出令人感动,也让人看到了珍稀物种保护的希望。”
正是源于对中华白海豚的珍视,当它的保护工作面临与港口规划、造船厂招商冲突的“生死抉择”时,钦州先后有两任市委书记坚定地选择了为它“让路”。
第一次是钦州港整体向西移,第二次是大风江口建造船厂项目的取缔。钦州的种种选择,正是为了将一片洁净的海湾留给白海豚。
不仅如此,当地还修建了一条向大海绵延13公里的三墩路,将海面一分为二,划出临海大工业与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分界线,是自然保护的底线也是“生态红线”。
东边,是中华白海豚自由嬉戏的天堂;西边,则是人类现代工业文明的盛景。
“碧海蓝天白沙滩,海豚常住好观光。”如今,钦州的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从当时不足100只,增长为超过300只。
未来,保护还需要多方合力。“‘科学家—民间组织—政府’的真诚合作,将会为我们持续探索实现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赢的道路提供更多可能。”赵一说道。
来源|中国环境
记者|肖琪
编辑|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