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甲舟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之老死不相往来。
让国家小一点,让百姓的数量少一些。
使国家有着基层的部队,即使有着兵器也得不到使用,让人民爱惜自己的生命,从而不会迁徙到更远的地方。
即使有着船、马车这样的交通工具也用不着乘坐(国家小),有着兵器也用不着(主张无为,和不争),使百姓回复到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状态。
吃着丰盛的食物,穿着华丽的衣服,居住着舒适的住所,享受着美好的习俗(和养猪没什么区别,猪在满足的时候从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结局很悲惨)。
临近的国家都可以相互看得到,鸡名狗吠都可以听得到,使人民从出生到衰老都不随意相互往来。
这就是春秋版的《桃花源》,世间强者制定规则,弱者遵从规则。解读这一章的思想咱们不妨了解下老子的背景和出身,周朝的史官,说白了还是黄泉专治下的产物,他的思想是为了成为周王朝的顶层设计,想一想能干啥,管人呗!
王朝之间和部落之间没什么区别,随时都会发生冲突,整成春秋版的桃花源,当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时候也是一场殖民的开始,所以说《桃花源》都是处于你是强者你才能有桃花源,否则就像圈养的猪,早晚有一天会迎来它真正的命运。
从这里有两层含义,最浅层的含义是一定是要让自己变强,自己强哪里都是桃花源,自己不强当遇到一些事的时候没得选择,结局会很惨。
深层的含义是人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屈指可数30000天,要学会清心寡欲,少一些患得患失,自然就多了一些自我满足。
用三国司马懿的说法:“夫处世之道,出去旅游一天皆在于随机应变之学,不可偏执一端。”不同的情景下就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一个人要是把一个准则一直不变,最后一定会很惨,要学会变通。
最后:今天就随意讲了一下,交易没有毕业生,发现交易的道上有一些纰漏要再完善一下,也借助这两天时间重新对过去成功和失败交易都做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