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行二:一个追寻东坡的女孩

一个追寻东坡的女孩

文/丁波

(一)

7月15日,阴雨。睡到自然醒,准备就绪,出发。今天预计由无锡经安徽到达河南郏县。

路程长,除下服务区都在赶路,不时有雨,雨中高速行驶也挺考验司机,行路难。但车上就是一个移动的家,有吃有喝有人聊天,兼有对远方的期待和向往,倒也自在。出发是一种美好的状态。

原计划到达郏县,怕太晚,临时寄宿神垕古镇,据说这里是钧瓷发源地。晚饭首尝河南饸饹面,10元一大碗,鲜、辣、咸,根本吃不了也有点适应不了,从一碗面可以感受到河南的民风。晚饭后到店铺关闭的古镇走走,游人寥寥。

(二)

7月16日,阴雨。老孙起早去逛街市,我在房间看了一会杨显惠的《甘南纪事》。吃完早饭前往郏县。为何心心念念去郏县?因为,那里有个三苏园,安葬着苏轼、苏辙的遗骨以及其父苏洵的衣冠冢。苏轼逝于常州,但他曾以书嘱其弟苏辙:“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苏轼后即墓葬在河南郏县。作为“东坡粉”的我们,沿着东坡走过的足迹去游历一番,是我们的一个愿望,在郏县停留,去追寻东坡理所当然。

由神垕到郏县不远,可不知为何,导航把我们引向了一条少有车辆的山路,越行越深,山路崎岖颠簸起来,加之雨后,道路泥泞,甘南行二:一个追寻东坡的女孩一度让人怀疑这条道路是否是通向三苏园的。还遇到三辆运煤车,慢慢悠悠开在山道上,超越也难。到达三苏园门口时,车子已是风尘仆仆。我开玩笑说:“必要经历一番坎坷,才能与东坡相见,才能更好地体会东坡坎坷的人生吧。”

三苏园很大,走进去感觉开阔,景区主要由三苏纪念馆、三苏坟、广庆寺、三苏祠、东坡碑林、东坡湖等景观组成。虽是4A景区,游人不众,这也正常。通过一条长长的道路,欣赏着两边用卡通形式绘制的苏轼在各地研发的美食,我们就走进了三苏纪念馆。

才浏览,就听到轻轻的说话声,以为是播放的录像,走过去,才看见一个姑娘对着讲稿在说话。实习的导游?一问才知是福建师范大学的一位在读研究生,趁着暑假来到这里,住在附近的苏坟村的村民家,有空就到三苏园参观学习,此时她借阅馆内的文字资料,对着馆藏图片在复习着苏轼的一生呢。不用说,这是一个十足的“东坡粉”了!果然,她沿着东坡的足迹,走过了眉山、惠州、杭州、黄州、徐州、宜兴、常州、……现在,她来到了东坡的最后归宿地。

相同的爱好让我们聊起来,聊她的老师孙绍振、聊叶嘉莹、黄晓丹,更多地聊苏轼,得知我们是中学老师,也聊学校教育,聊她实习时的经历。她一边和我们聊着,一边主动担任起向导,领着我们来到了三苏坟。

整个三苏园是静谧的,三苏坟更是幽静。跨过一间幽暗高挺的堂屋,远远地就看见三座覆盖了青草的坟冢,中间是苏洵的衣冠冢,左侧是苏辙的,右侧是苏轼的,它们横开并列,掩映在柏树丛中。除了我们三个,再无他人,雨后的墓园,芳草更碧绿,树丛间时不时漏下一两句鸟鸣。坟墓前有鲜花香烛,是三苏不被人遗忘的证据。

身旁的这位00年出生的姑娘,住在村子里已经十几天了,她说许是为苏家看坟的村子,骨子里有一种风范和素养,她住在村子里,村民待她都非常好,热心地照顾她,她也帮着做点事,她可以自由出入这里。其实,她好多个晚上独自来墓园,为获得“苏坟夜语”的体验。姑娘跟我们解释,所谓“苏坟夜语”,是晚上风吹墓园林间,会发出簌簌之语,那就是东坡在跟来者倾谈。因为下雨,她都没有听闻到,决定继续等待。“你一个姑娘,晚上一个人来这里,不害怕?”我有点担心。“不怕的。我是唯心的。”她淡淡一笑。

从墓园出来,姑娘又领着我们去看碑林,其间,山下做饭的叔叔两次电话催她吃饭,我们也劝她赶紧吃饭去,就在仰苏堂前我们作别。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感慨,竟然还有这样深深爱着苏轼的女孩。听说她的网名叫“仰苏逸客”,有关于东坡的论文发表,八月要在山东某地交流,我希望她能坚持热爱,在古典文学领域深耕,实现自己的愿望。

离开郏县好多天后,我还托老孙询问姑娘的境况,听说她昨天才离开那里,整整住了二十多天。不知她最终听到了“苏坟夜语”没,我倒是记得她手机壳子上的那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希望这个干干净净的小姑娘不论遇到怎样的人生境遇,都能受到东坡的感染,开拓出别样的人生境界吧。

孙家小窝

用文字煮一壶清茶

等你,在小窝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李宜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